中國民族舞:稻秧歌
秧歌這種民族舞不是人們通常所了解的典型的男子集體舞。在中國古典舞中,男子是強壯有力的、有氣勢的。但秧歌表現的都是快樂,甚至笨拙,像農民慶祝豐收的情景等。
就像中國各地區的差別一樣,中國民族、民間舞都是有各自獨特特點的,這些舞蹈的訓練也不像我所熟悉的中國古典舞那樣。
秧歌也有不同的風格。有一種叫“稻秧歌”,去年神韻節目中的《豐收樂》是屬於“大秧歌”,今年的節目《淮北情》的編舞風格屬於“花鼓燈”,其實舞蹈中既沒有花,也沒有鼓和燈籠。
跟其它民族舞、民間舞一樣,秧歌的舞蹈動作來源於農村日常生活。甚至動作的名字都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,比如“挽袖步”就是在走步的過程中挽袖子。還有許多其它稀奇的名字, 我最喜歡的是“獅子回頭”。但我希望農村生活不是每天都做這個。
雖然以前也跳過秧歌,但花鼓燈不一樣。它充滿了突發動作和別扭的扭轉姿勢,看起來有點笨。
我們為了練每個人的頭都傾斜同樣的角度花了很多時間。我們必須忘記所有中國古典舞的規則,花鼓燈有它自己的規則和獨特韻味,就跟從頭學舞蹈一樣。
當然,苦練出真功,我們最終還是掌握了它。但我又開始擔心觀眾會不會理解和喜歡這個舞蹈了。現在,我們的巡迴演出已經進行了一個月了,我非常高興地說,我的疑慮可以放下了,人們看起來非常喜歡這個舞蹈,甚至有的人提到這是他們最喜歡的節目之一。
我在《大紀元時報》上讀到的一篇觀眾反饋中,一位休斯敦的觀眾提到這個節目,他說:“我特別喜歡他們做跳躍,看起來非常有趣。”
我發現觀眾真正喜歡的是中國舞的豐富多樣。男士可以像《夢回大秦》和《大唐鼓吏》裡那樣強壯、勇敢,也可以象《頑皮的小和尚》裡那樣貪玩而無憂無慮,可以是豪放的蒙古騎士縱馬狂奔,也可以是雪山之巔的虔誠祈禱的西藏人,或者是東部的逍遙自在的農民。
劉浩賢
特約撰稿人
2012年1月28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