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族民間舞和中國古典舞
神韻演出的標誌是中國古典舞。但是,每一季演出我們都會帶來獨特的民族民間舞。這些舞蹈熱情四溢、節奏明快、服飾多彩,並且時常搭配新穎的道具。那麼您是否知道,中國古典舞與民族民間舞的主要區別在哪裡呢?
民族舞
中國有56個少數民族,包括蒙古族、藏族、滿族、彝族、苗族和傣族。有些民族各自內部還有不同的分支,比如彝族內的小族群就說著6種互不相通的語言。
從北方的草原到南方亞熱帶地區,從東邊的濱海城市到西方的大沙漠,這些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、文化傳統各不相同,有些習俗(包括舞蹈)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。
民族舞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,常常用於節日慶典和祭神儀式。民族舞的舞蹈動作也體現了這些少數民族的審美觀和價值觀。
以蒙古族舞蹈為例,它體現了遊牧民族的生活特點。大多數舞蹈動作模擬騎馬、打獵、奔馳的駿馬和翱翔的蒼鷹。在蒙古舞中,常以各種餐具(碗、筷、盅)作為道具,這是因為在傳統慶典的宴席上,蒙古人常在席間起舞,表達他們對客人那一份誠摯熱情的心意。蒙古舞蹈帶有一種自信爽朗、豪放不羈的特性,具有強大的感染力。
民間舞
中國民間舞主要是指漢民族的民間舞蹈,不同地區的民間舞各自有其獨特的風格。
在歷史上,民間舞主要用於祭神祭祖和豐收慶典。源自百姓在祭祀土地神的社日、元宵燈會、節日廟會等慶典上的舞蹈。在東北,民間舞以秧歌著稱,如東北秧歌、膠州秧歌、山東鼓子秧歌等;在南方則以花鼓、花燈聞名;在西北則以腰鼓舞最為人熟知,如安塞腰鼓。所用道具主要有手絹、彩綢、大小腰鼓、手鼓和扇子。
民族民間舞不是指一種系統的藝術表演形式,而是中國不同地域舞種的統稱,它們也具有悠久的歷史。在神韻演出中,民族民間舞豐富了觀眾對於華夏文明全方位的體驗。
中國古典舞
中國古典舞是一種具有豐富表現力、系統完備的藝術表演形式,包含一套完整訓練方法和跳、轉、翻、毯子功技巧,其舞蹈語彙超越了地域種族的侷限,是全世界都能聽懂的語言。
中國古典舞歷經了數千年的錘煉和完善,最初在宮廷中上演,繼而流入民間。在早期成形階段,舞蹈深受武術影響,繼而又採用了戲劇中的一些身法。從一些舞蹈動作的名稱中可以看出其與武術的淵源,如「劍指」、「弓箭步」、「馬步」和「風火輪」等。
古典舞對專業舞蹈演員的要求十分嚴苛,演員需具備很高的肢體柔軟度、肌肉能力、協調性,能夠掌握跳、轉,以及毯子功翻騰等技巧。
許多民族民間舞要求對於道具的嫻熟控制能力,如東北秧歌有拋接手絹的高難度動作,蒙古頂碗舞極為考驗演員的平衡能力。在古典舞中,也有對於道具的巧妙運用,如女子舞中的水袖就十分考驗演員在一收一放中剛柔並施的力量。
***
民族民間舞體現了不同民族質樸、熱情的民風。中國古典舞有悠久的歷史和細膩獨特的東方韻味,可以表現不同的歷史情境、人物個性,以及較為複雜的故事背景。在敘述歷朝傳奇時,古典舞更能體現華夏民族的精神和內心的操守,將五千年文明的精華淋漓盡致地展現。
當中國古典舞和民族民間舞同台上演,歷史真實的面貌將跨越地域阻隔,從微觀至宏觀生動地浮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