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羲之書蘭亭序
蘭亭集序唐代摹本
「書聖」王羲之
王羲之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書法家之一,有「書聖」的稱號,他的書法博采眾長,獨成一體,將漢魏古樸的書風變為筆勢開放、結構嚴謹、風格平和自然、筆勢遒美健秀的書體,人們形容他的字「飄若浮雲,矯若驚龍」。
王羲之出生於兩晉時代瑯琊(今山東)的名門望族,七歲開始師從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,到十二歲那年,他的書法已小有所成。為練好書法,王羲之常廢寢忘食。他在屋院各處安放筆墨紙硯,以備隨時提筆練字;他居住在會稽山下,附近的池塘都變成了他練字洗筆的「墨池」。
王羲之人品高貴,淡泊名利,個性曠達不羈。當時的太尉郗鑒想要在王氏中為女兒擇選良配,於是派門生前往觀察王家公子們的容貌舉止。王氏的子侄聽說太尉要來擇婿,紛紛整衣斂容,故作姿態。只有王羲之恍若不聞,半敞著衣裳坐在東床,神情自若地吃著胡餅。門生回去對郗鑒描述了王羲之的樣子,郗鑒高興地說:「此人正是我的佳婿啊!」
王羲之的隸書、楷書、行書、草書都寫得非常好,他的幾個兒子們分別繼承他書法中的韻味、體態、筆勢、外形和要領,都成為了書法名家,其中王獻之成就最大。
王羲之最負盛名的作品是《蘭亭集序》,它是後代書法家臨摹的範本,被唐太宗譽為「盡善盡美」。
蘭亭集序
中國農曆三月初三,是古代的上巳節,也叫修禊節。民間習俗是在這一日家家戶戶都要在水邊盥洗,藉以祛除疾病和厄運。
當時擔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謝安等四十位文人雅士,一起到會稽山陰的蘭亭過禊節。他們圍繞在河渠兩旁,以觴盛酒,放置在曲水上游,任其順水下流,停在何處,就由那人取觴而飲,作詩一首。當天,流觴暢飲,共得佳作三十七篇。有人提議將這些即興詩匯編成集,稱之為《蘭亭集》。眾人又推王羲之為其作序,王羲之乘著酒興,用鼠須筆在蠶繭紙上暢意揮毫,一氣呵成。這便是《蘭亭集序》,簡稱《蘭亭序》。
這篇《蘭亭序》全文二十八行,三百二十四字,字字精妙、飄逸流暢,如神來之筆。其中「之」字有二十多個,千變萬化,無一雷同,被譽為書法史上的「行書第一」。蘭亭序不僅是書法精品,也是文學佳作,文中記述了蘭亭景色之美,眾人聚會的歡樂之情,也寄託了人生苦短,生死無常的感嘆。
神韻舞蹈《蘭亭舒序》正是取材於這段故事。
2016年5月3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