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鼓燈
起源於淮河之濱,大禹故鄉的歌舞花鼓燈是漢民族民間舞蹈藝術中歷史最為悠久、內容最為豐富、體系最為完整且旋律極為優美的傑出代表。它在兩千多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,充分地體現出漢族民間歌舞的主要特點,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。
由於地處黃河以南,長江以北,淮河流域文化得以兼收南北文化之長,花鼓燈既有淮北人剛勁爽朗的性格,又有南方人細膩柔媚的風韻。花鼓燈多在農村秋收完畢到來年春耕之前演出,尤其以廟會、春會為最盛。通過優美的動作和民歌小調,抒抒發豐收之後的歡樂心情。
花鼓燈舞蹈動作複雜度高,時間差大、其動作與動作相銜接時的瞬間舞姿也隨之複雜多變。花鼓燈的舞姿和動作也很講究放與收、動與靜的巧妙結合,從而使其具有表達人物多種複雜的思想情感,以及表現各種不同情感強度間細膩差別的能力。
花鼓燈中對鑼鼓的運用具有鮮明的特徵,它節奏明快,邊打邊舞,極富表現力。很多舞蹈的節奏、步伐、動律皆產生於鑼鼓音樂,兩者關係極為密切。
2011年1月1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