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北朝
南北朝(420-589AD)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國家分裂和戰亂的時期。三國以後,國家被晉武帝司馬炎所統一,新的王朝被稱為西晉。西晉由於王室內亂,導致匈奴人的入侵。西晉王室於是遷至長江以南,定都南京,建立東晉王朝。
長江以北經歷了“五胡亂華”時期。公元439年,鮮卑人拓跋燾統一了長江以北。公元420年,東晉權臣劉裕廢晉恭帝,改國號為宋,開始了南朝的第一個政權。南北朝對峙的局面正式形成。
公元581年,隨王(楊堅稱帝後改“隨”為“隋”)楊堅廢北周靜帝,開始了一個新的王朝——隋朝。公元589年,隋軍滅陳,自此結束了西晉之後近三百年的分裂戰亂局面。
南北朝時期,少數民族入主中原,但很快被漢文化所同化。最突出的是北魏孝文帝(467-499AD),他以“南伐”為名遷都洛陽,開始了系統的漢化工作。譬如他為鮮卑族人,本姓“拓跋”,但他下詔將鮮卑姓改為漢姓,自己也改姓“元”。他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,以漢語代替鮮卑語,鼓勵鮮卑貴族與漢士族聯姻。在政治上以南朝典章為參照,修改北魏政治制度。
南北朝時期,也是中國的佛教大發展階段。北魏時開鑿了雲岡石窟,造佛像51000多尊,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。早期佛像帶有濃厚犍陀羅及笈多王朝的色彩。佛像的形象姿勢也具備明顯的外來風格,包括臉形較為豐腴、眼廓較深以及鼻子較高。到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之後,佛像衣著從服飾到形象越來越像漢人。
公元六世紀初,禪宗祖師達摩從印度來到中國。在南京和當時的梁武帝談論佛法後,發現法緣不和,於是一葦渡江來到北魏。達摩在少林寺五乳峰上的石洞裡面壁九年,影入於石,開悟後創立禪宗法門。禪宗思想深深影響了後代的儒家學說。
2011年7月14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