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什麼讓神韻演出成為可能?
一瞥看不見的因素:“搶裝”, 默契,和神傳文化
我發現很多觀眾都驚訝,神韻舞蹈演員如何能在舞蹈間快速的換裝;如何達到舞步完美的整齊劃一,又是如何與現場樂隊、高科技天幕背景配合的天衣無縫。很顯然,我們經過了無數個小時地培訓和排練,但是這只是部分原因。在這裡我將告訴你幕後的一瞥。
搶裝
觀眾有時很難相信我們怎麼能這麼快的更換服飾。這一刻我們是舞臺上的佛,下一刻又變成武士了,然後又是西遊記中的傳奇人物。那麼,我們是如何做到的呢?
別的不說,必須有充分的準備──每個道具、舞服都必須放在正確的地方。再就是培訓,學習最快的換裝方法,分秒必爭,搶裝本身是應該練習的技巧。反復練習後,這技巧會成為又一種本能。
最後,要快速換裝還要依賴每個人之間的合作與幫助。有一種特殊的情況,我們稱為“極快速搶裝”,就是我們要在一個舞蹈節目中換一套完全不同服飾時,這時互相間合作更顯的重要 ── 我們真的必須互相幫助,才能迅速換裝。
有人知道默契嗎?
在舞臺上,我們還有另外一種合作,稱作默契或心照不宣。也許對一些西方人來說默契聽起來mochi(日本的糯米團),其實mo qi是不同的詞,但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種無形的“凝聚”。對我們來說,這是我們一種在舞臺上保持能彼此察覺的技能,甚至能預測對方的移動,位置和時機。這種協同,使我們的動作整齊劃一,防止無意間的出錯。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我們每個人互相配合都很默契──這也是我們經過無數個小時的共同實踐和排練得來的。
其實,我們的合作不只局限於舞臺上──無論是跳舞、排練或休閒時,我們總在一起工作。例如,每當我們在劇場演完最後一場後,每個人,從主要領舞演員到巴士的司機都一起卸台。所以,我們大約一小時就裝完車了,這對當地劇院工作人員來講,簡直不可思議。一名舞臺管理人員說,我們的運作“就像一台運轉良好的機器。”
為什麼我們會合作的這麼好呢?實際上,我剛才所說的只是表面的原因,還有更深層的真正的動力。
回歸神傳文化
神韻的使命是恢復5000年神傳中華文化。“神傳”指的是更深的精神內涵,是中國人心中的基本價值觀和信仰,如仁,義,禮,智,信。不管怎樣,我們相信這些普世價值也應該與所有人分享。
對我們來說,演出不只是工作,也不是一種簡單的娛樂方式(雖然中國古典舞非常酷)。我們不是為自己表演,是為觀眾而舞,願觀眾看完神韻後,帶著有益的信息,和新的人生觀離開劇場。為做到這一點,我們必須確保每場演出的完美,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:從舞臺表演,樂團伴奏到天幕背景的合作,是否形成一個整體。
要想舞臺上良好合作,臺下也一起工作,因此,每個人都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正的價值觀,提高道德操行。例如,我們無論幫別人提行李或主動幫助裝卸車,總是先考慮別人。彼此尊重和友好相處,困難時互相鼓勵,成功時互相歡慶,努力成為真誠和慈善的人。
這獲得了多方面的效果:由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體現傳統的價值觀,因而在舞臺上自然就能呈現出來;因為我們是一個緊密的集體,每個人都是整體的一個部分,每個人都在做他(她)應做的部分,確保演出圓滿成功。我們就像一個纂緊的拳頭,所以表演的震撼力很強。
這讓我想起2008年表演的,最受觀眾喜愛的筷子舞。蒙古男子在開闊的平原上,手拿著捆的厚厚的筷子,翻騰跳躍。就像主持人向觀眾介紹的一樣,“一根筷子比一把筷子容易折斷──因此人們需要共同努力!”
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履行神韻的使命,復興中國真正的神傳文化。因為道德的升華,我們才能在臺上臺下很好合作。當我們看到謝幕時觀眾起立鼓掌,我覺得他們真的理解我們傳遞的信息,每一場演出都在鼓勵我們繼續進取。
劉浩賢
特約撰稿人
2013年4月23日